盘点弱视治疗六大误区!不容忽视,值得收藏

孩子确诊弱视后,家长们都会带孩子积极的治疗。不过也有部分家长对弱视存在一些误区,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耽误了孩子的治疗,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下家长们对弱视都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误区1:错把弱视当近视

很多家长得知孩子确诊了弱视,会不自觉把弱视和近视联系到一起,认为看不清楚只戴眼镜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弱视和近视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近视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达到正常视力;而弱视即便是佩戴矫正眼镜也达不到正常视力。弱视患儿除戴镜之外,还需根据医嘱进行视觉训练,提高视力。关于弱视与近视的区别,我们在这篇推文中进行了详细介绍,欢迎戳此阅读《近视和弱视有什么区别?别把近视当弱视》。

误区2: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再治疗

部分家长觉得孩子还小,可以等长大点再进行弱视治疗。实际上,弱视治疗的效果与开始治疗的年龄密切相关。年幼时处在视功能发育早期,视觉可塑性越强,治疗效果越好;一旦视觉发育成熟,治疗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建议各位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弱视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误区3:孩子长大后可以做手术治疗

有些家长认为,可以等孩子长大后通过手术治疗弱视。而事实上,弱视属于视觉功能发育不良的疾病,没有涉及器质性的病变,并不能通过手术治愈。

误区4:视力提升或接近恢复至正常视力立刻停止训练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视力提升或接近至正常视力就无需再进行训练治疗了,这样做容易导致孩子视力再次回退。弱视治疗不仅仅需要提升视力,还要提高孩子的视功能并巩固治疗,若过早停止治疗,结果很容易功亏一篑。

误区5:无需一直戴眼镜

很多孩子因年龄小或者好动不喜欢戴眼镜,家长不能任由孩子不戴眼镜。

配戴矫正眼镜是为了让眼睛可以获取清晰的像,利用清晰的图像反复刺激视觉中枢,再配合视功能训练、弱视遮盖训练等效果才会更佳。

误区6:弱视不可以看电视

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视力差,是频繁看电视、玩手机造成的,于是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其实弱视的孩子可遵循医嘱适当的看电视。对于一些弱视儿童来说,看电视可以刺激视觉系统发育,实现辅助治疗的目的,对提高视力有一定帮助。

以上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弱视相关常见误区。在此呼吁大家,多多关注孩子们的眼健康,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