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了解首次配镜九部曲

随着暑假的到来,儿童配镜需求逐渐增加。对于第一次带孩子配镜的家长来说,常常对繁杂的流程感到困惑。今天我们一起来全面、详细地介绍一下儿童首次配镜九部曲,让您对此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第一部 排除眼病

孩子首次配镜前,要先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的眼病。视力下降原因并非仅限于近视,若孩子患有弱视、斜视或先天性白内障等问题,也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所以需排除其他眼病的可能性。

第二部 眼压检查

眼压就是眼球内部的压力,由眼内容物对眼球壁施加的均衡压力组成。正常范围的眼压可维持眼球的稳定,从而帮助维持正常的视力。正常的眼压范围值在10~21mmHg。

在散瞳前需要进行眼压检查,如果发现眼压较高,一般不宜进行散瞳。

第三部 眼轴检查

眼轴是眼球的中轴线,它连接了眼球的不同部分,包括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眼轴可以被视为从角膜到视网膜的距离,它代表了光线在眼球中传播的路径。

测量眼轴长度是评估近视度数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测量眼轴长度,可以确定眼球的长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果眼轴长度较长,那么光线会在视网膜前聚焦,导致近视度数的增加。测量眼轴长度也有助于评估近视的程度以及有助于判断近视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

第四部 验光

验光分为两部分,电脑验光和综合验光。电脑验光提供了一种快速了解被检者眼部基本情况的方法,但其结果可能受到被检者行为和眼部疾病的影响,因此并不能确定最终的配镜度数,它只是提供了初步的参考数据。而综合验光则需要视光师与被检者的密切合作,通过设备的变化和被检者的感受来进行眼镜度数的调整,更准确和全面地评估被检者的度数情况。

此外,当部分儿童无法通过电脑验光获得准确数据时候,可通过检影验光来观察眼部反应和反射,以此来评估他们的屈光状态。

第五部 散瞳

散瞳又称睫状肌麻痹,散瞳主要是为了放松调节,散大瞳孔,来降低眼睛的调节对验光结果的影响。散瞳一般分为快散和慢散。

第六部 再次验光

散瞳后再次验光是为了判断在无调节力下患者的屈光状态,可根据此数据来判断患者为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但此次验光结果只作为判断屈光状态的依据,如需配镜需要再次复验。

第七部 复验

在散瞳恢复后需再次验光。如果采用快散,散瞳后约4-6小时瞳孔恢复正常,一般第二天可以复验;如果是慢散,继末次滴眼后三周可以复验。可以依据此次验光数据作出配镜处方。

第八部 插片试戴

在验光完成后,通常需要进行插片试戴,以确保眼镜度数的准确性和佩戴的舒适性。

首先,患者戴上试镜架先用几分钟时间适应清晰度,根据患者的感受和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达到清晰和舒适的状态后,继续试戴10-15分钟,根据试戴过程中患者的感受和反馈,确定配镜处方。

第九部 选择镜片及镜架

最后一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喜好进行镜架和镜片的选择。

希望通过这篇推文,您对儿童首次配镜的流程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流程并不完全固定,视儿童实际情况和医院差异可能会有增减。在孩子进行首次配镜时,选择正规眼科医院进行医学验光检查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度数的准确性和眼睛的健康。